英国人Bill Aitchison是一位行为艺术家,
同时也在南京大学当艺术老师。
来中国4年,
他最感兴趣的竟然是中国的相亲角!
初到南京他就误入了玄武湖的相亲公园,
大爷大妈围上来把他问了个底朝天,
他说,“这里就像一个动物交易市场,
他们拿着鱼饵在试探我要不要上钩。”
于是他开始思考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地方,
究竟为什么会存在?
为什么理应年轻人为主角的“相亲”活动,
这里的年轻人却寥寥无几?
——他决定做一场艺术实验。
他找到了10名年轻男女,
蒙上眼睛进入公园,
鼓励他们积极地和大爷大妈聊天,
希望他们能大胆说出自己对恋爱、对婚姻的想法。
Bill现在是南京大学的一名艺术课老师。4年前他来到中国,就被相亲角这个神奇的地方吸引了。他说相亲角本身就像一场演出,有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。
石家庄长安公园相亲角
南京玄武湖相亲角
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
年轻人不敢来
这里是老年人的天堂,年轻人几乎不敢踏入这片领地。但当年轻人进入相亲角,便会有老年人围上来。而他们在相亲角的受欢迎程度也有高有低,比如一个漂亮的乌克兰女生就被团团围住,“你在这里工作吗?你想找个中国女婿吗?”
广告位比医院床位还紧张
征婚广告贴得密密麻麻,栏杆上、树上、雨伞上,一个负责张贴广告的大妈与旁边人聊天:“早上有个老头说要把闺女的信息贴我们这,我一看,不行,我这广告位多紧张啊,就把它给撤下来了。”
条件越好越难找
“90年女,1米68,研究生毕业,深圳有房...”一张相亲广告上这样写着。这是相亲角的怪圈,条件越好竟然越难找。
门当户对是铁律
北京中山公园相亲角,就爆出过很多奇葩的相亲条件——“我们不找外地的”、“连房都没有还来相亲!”,甚至还有“可以轻度残疾,但属羊的绝对不行!”可见在这里,很多硬性条件缺一不可。
我能贴出来,但你不能拍
在深圳的相亲角,一位路过的女生觉得有趣刚想拿出手机拍照,就被老年人阻止了。“不能拍照,这都是我们孩子的信息!”她觉得可笑,开诚布公地放出来却不让人拍照,这不是自相矛盾吗?老年人既想为儿女招亲,也觉得有些挂不住颜面。
相亲角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,北京的龙潭公园。十多年过去了,相亲角已扩散到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深圳等多座城市,成为这些公园里一道独特的景象。在这个市场里感情明码标价,婚姻是用户口、房子车子、社会地位等物质条件来衡量的,有没有爱情好像无足轻重了。
中国显然是全世界最爱逼婚的国家之一。2016年发布的《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》中说,超过7成受访者有被父母逼婚的经历。25至35岁的青年,被逼婚率高达86%,甚至有3%的青年,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,就被父母逼婚了。
Bill认为这极具中国特色,老年人始终认为自己可以决定儿女的婚姻大事,甚至不惜将小孩的信息挂出来,展现给所有人。但矛盾的是,年轻人本该是相亲的主角,相亲角里却看不到几个,有些父母甚至是瞒着儿女来到相亲角。
他觉得,相亲角存在的根源是因为两代人缺少沟通。于是他决定启动“相亲公园”的实验,让年轻人进入相亲角与老年人交流,互相交换对婚姻和恋爱关系的看法。
我是Bill,两个星期前我在深圳莲花山相亲角做了一次“相亲公园”的实验。我邀请了10名年轻男女,将他们的眼睛蒙上,把他们从公园的不同角落带进去。
蒙上眼睛有两个意思,一是老一辈的人都觉得年轻人“有点瞎”,他们看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而我们更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另一半,所以蒙着眼睛是个讽刺也是个隐喻。
另外,蒙上眼睛就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,他们更能勇敢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,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。
全程中我只是一个旁观者,不能去引导对话。但我会指导他们,比如当大爷大妈问你是来干什么的,只能回答“我来寻找爱情”,这样才有展开对话的机会。
我会鼓励他们不要把这当做一个很实际的对话,比如“我想找一个24-27岁之间的女生,有本科学历。” 不对,他们要更概括性地去说自己想要什么,理想中的对象是什么样。这样的话对话可以从一个具体的层面上升到有关原则、想法、未来家庭等的层面。
我将他们一一带进场地,有些老年人便立马上前,好奇这些蒙着眼睛的年轻人。对话通常都从“你在这里做什么”展开,而后志愿者就慢慢引导他们去讨论恋爱和婚姻。
你真的能看到他们有的人地位更高,有的人地位更低。有的志愿者身边聚集了一大群人。老年人说:“你一定要见见我女儿。她很漂亮,是个医生,你会很愿意跟她交往。”
之前我在南京的玄武湖相亲公园,发现年轻女生在里面要比男生更受欢迎。而在深圳,贴出广告的女性比男性多,所以志愿者里男生被围观的人数更多。
男志愿者A,一名大学生,23岁。
刚走进去就遇到了一位大妈,他们坐下来开始聊天后才发现原来大妈来这里是给自己找老伴的。
“我从湖南来,儿子买了房,我还有退休金,所以要求另一半一定要有退休金,其他条件不挑,人好就行了 ”。这是个很有趣的发现,原来这里的老年人有些是为自己找伴的,相亲角变成了他们的社交场所。
女志愿者B,今年25岁,已经工作了两年。
她碰到了一个性子急的大妈,气哄哄地说:“姑娘你睁着眼睛都找不到,蒙着眼睛还想找着,这不是开玩笑吗!”她急着想解释,无奈大妈说着说着脾气越来越大,甚至叫来了警察想要阻止活动。
男志愿者C,是个有点腼腆的小伙子。
他碰到了一位大爷,但每一句话都会被大爷打断,根本插不进话。每当想努力表达的时候,大爷就会说:“女孩子结了婚就是要怀孕,下一辈是这样,下下辈还是这样。”
通过我的观察,老年人把来这里当成了一种工作。有些人蹲守了三年,每个周末都来,却每个周末都失望而归,而且瞒着自己的儿女生怕被发现。这一切的一切,在我看来都是因为缺乏沟通。
在中国,长辈和小辈通常在家里有这样的对话。长辈会说:“是时候结婚了” 、“你已经29了,还没找到老公”,这种强权性的话语,会产生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。
所以我将年轻人放入了相亲角这个环境中,他们彼此在这里没有血缘、没有关系,我希望能促成更有效的对话。当意见不同时,可以表达自己关于爱情、关于情侣关系、关于理想中的男生或女生,而不是光听父母说你应该怎么做。
实验结束后,我随机问了两位志愿者的感受:
女生今年22岁,是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生
她说:“相亲角是一个把当代青年男女明码标价,摆在市场上进行匹配的形式,但其中不乏有人真的想用这种比较复古的方式来组建家庭。但我的家庭挺开放的,父母也都很开明,我不结婚也无所谓。如果家人真的逼我相亲,我会如实地说我不愿意,因为用这种方式来决定我的爱情太表面太形式化了。”
男生今年25岁,已经进入职场
他说:“从父母的角度来看,没有比相亲角更好的渠道了,这是他们为儿女操心最直接的方法。万一以后我自己的父母也想来为我征婚,我可能会更加体谅他们,而不是一刀切,拒绝他们干涉自己的情感。”
一小时的实验结束了,我发现相亲角里的老年人依旧很强势,促成的有效对话没有我期望的那么多。
不过这是场有趣的实验,虽然我不想改变中国这种特色的交友形式,但既然是为儿女相亲,那就让年轻人回到这个现场,做一次主角,我觉得是值得一试的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